
当人工智能遇上教育,如何让人才培养更贴市场需求、更懂学生成长?2025年7月2日,温州大学副校长、党委委员王尧骏在浙江省 "人工智能 + 教育" 推进会上,亮出了一套"AI 重塑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体系"的创新方案。这一方案的推出,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打通 "招生-培养-就业"全链条,让人才培养更精准地对接社会需求,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全新思路。
以岗位能力模型为基石
锚定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方向
在推进会现场,王尧骏详细介绍了该体系的底层架构。这套体系以基于ISCO 国际标准,参照 ESCO 欧洲标准和中国国家职业标准生成的8维岗位能力模型为核心。这 8 维能力模型涵盖硬技能区,如基本技能与知识、扩展技能与知识等;软实力区,如职业素养、沟通协作能力等;发展能力区,如业务效能、持续进步能力等。它就像一把精准的 "尺子",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清晰的方向,让培养方案不再脱离实际需求。

创新打造六大智能体
全流程智能化全面升级
王尧骏表示,为让这一模型真正落地,温州大学打造了六大智能体:
01 岗位需求洞察智能体
岗位需求洞察智能体如同 "市场侦察兵",深度挖掘岗位最核心的能力需求点,形成岗位能力需求图谱,并精准比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,找出课程覆盖与能力缺口,为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依据。
02 课程诊断智能体
课程诊断智能体则化身 "方案医生",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进行智能诊断,从课程安排时序、课时和内容安排、各学期课时量安排等维度给出优化建议,还能根据岗位需求洞察智能体发现的高频缺口技能,动态调整课程设置。
03 生涯引航智能体
生涯引航智能体是学生的 "职业导航仪",基于学生画像与目标岗位能力需求图谱进行匹配分析,为学生提供就业竞争力分析、就业方向建议,清晰指出个人就业成长路径,包括需重点掌握的课程、亟需提升的核心能力等。
04 求职策略智能体
求职策略智能体堪称 "求职军师",当学生选定目标岗位类型后,结合其简历、考试成绩等数据以及岗位能力需求图谱,推荐匹配度高的具体岗位机会,给出投递优先级策略和短期能力提升补救方案。
05 求职指导智能体
求职指导智能体是 "面试导师",根据学生目标岗位和相关数据,进行定向深度匹配度分析,给出简历优化建议,生成定制化面试方案,助力学生提升求职成功率。
06 咨询助手智能
咨询助手智能体则像 “全能顾问”,调用其他五个智能体的输出结果,为学生提供关于目标职业的智能咨询问答服务,涵盖必备职业技能、推荐课程路径等信息,并引导访问相关课程资源。
智能体协同作战
打通 "招-培-就" 全链条
六大智能体的高效协作,是新体系得以全面运作的关键所在,通过AI中台协同调用,实现了"招-培-就"全流程的智能化。岗位洞察智能体实时提供岗位需求中的新兴能力,驱动课程诊断智能体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课程设置,当岗位洞察智能体发现高频缺口技能,自动触发课程诊断智能体。

生涯引航智能体的输出结果直接推送求职策略智能体锁定匹配岗位,求职指导智能体调用岗位洞察智能体生成针对性训练。

同时,通过需求预测反馈优化招生专业、招生计划、招生区域的调整,打通"招-培-就"全链条,实现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重塑。

校内协作体制保驾护航
确保体系高效运转
如此强大的体系背后,离不开温州大学完善的校内协作机制。王尧骏强调,学校建立了 "一中心二学院四部门" 的协作体制,即数智教育创新研究中心牵头,协同教育学院、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,以及教务处、教师发展中心、信息技术中心、招生就业处,共同推进体系的落地与运行。这种多部门、多学院的协同合作,确保了从培养方案修订到招生计划调整,从课程设置到求职帮扶等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,让 "需求导向" 真正落到实处。

王尧骏表示,通过这一体系的实施,期望实现培养方案紧贴需求、课程设置能力导向、人才培养一生一策、学业指导科学智能、招生计划动态优化、求职过程精准帮扶的目标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一体系将为温州大学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。